Good Luck To You!

安博体育-西班牙国脚成功完成手术,将缺席比赛(西班牙前国脚)

CBA 18℃ 0

  在海派文化中心开幕特展《过河看影戏——北四川路与中国电影发轫》中,一座“外国人”的半身铜像特别引人注目。

  

他与中国电影有何渊源?

他做了什么,值得我们为他塑像?

  早期中国电影导演程步高曾这样回忆他遇见过的一位“电影院大王”:“口衔雪茄,西装笔挺,皮鞋光亮,完全绅士风度,但眉目之间,流气隐约可见,好一个强盗扮书生。”这位影院大王,就是我们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西班牙商人安东尼奥·雷玛斯。

  1908年,雷玛斯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的第一座电影院——虹口活动影戏园,开创了中国电影放映业的先声,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海派文化中心的开幕特展中,策展团队特别邀请专业雕塑师为这位电影影院时代的开启者制作铜制胸像,真实还原雷玛斯的本来面目。方便观众近距离观察这位存在历史中的重要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强盗扮书生”的外国人和他的电影故事。

  雷玛斯与中国电影前传

  电影起源于法国。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放映了他们拍摄制作的影片,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1897年5月22日,美国电影放映商在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Astor厅放映《沙皇在巴黎》等短片,成为迄今为止有史可考的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记录。

  

  19世纪末的礼查饭店

  《过河看影戏——北四川路与中国电影发轫》中,策展团队根据从史料档案发现的19世纪礼查饭店历史照片,精心复原电影走入中国时的礼查饭店建筑模型,让观众有机会一睹120年前中国电影发轫之地的风采。

  

  19世纪礼查饭店原貌(建筑复原模型)

  回到历史,自礼查饭店电影首映之后,陆续有外国人来到上海经营电影放映。其中,有一个叫加伦·白克的西班牙人,于1899年带着放映机和几部短片来到上海,开始了淘金之旅。白克放映电影的地点,通常是茶馆、旅馆、餐厅等游乐场所或有钱人家里。但由于影片比较陈旧,又没有定期更新,生意一直比较清淡,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个营生。

  如同历史上无数曾经怀揣淘金梦来到上海滩的外国人一样,梦想破灭的白克,本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销声匿迹。然而,对于我们的故事主人公安东尼奥·雷玛斯来说,这个西班牙老乡,却是助其改变命运的关键人物。

茶楼里的资本积累

  关于雷玛斯和白克两人如何相识,没有任何文献或史料可供参考。我们只知道,在遇到白克之前,雷玛斯只是个一贫如洗的无业外国游民。

  也许是为了谋生糊口,也许是看准电影放映业的发展前景,1903年,身无分文的雷玛斯,用借来的钱买下了白克那套破旧的放映设备和几部过时的影片。出于对老乡的同情,白克向雷玛斯传授了电影放映的技术。

  谁也不曾料到,雷玛斯却由此翻身起家,仅仅数年之后,便走上事业的坦途,并为中国电影书写全新的篇章。

  

  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

  其实,刚踏足电影放映业的雷玛斯,生意并不顺利。好不容易在大马路(今南京路)一家粤商茶馆谋得了放映电影的机会,观众却越来越少,不到两个星期就没了生意。与白克一样,雷玛斯也面临片源陈旧、难以招徕观众的问题。不得已,他将设备搬到四马路(今福州路)上的知名茶楼青云阁。

  不过,这次雷玛斯吸取了教训,开始下血本从一家法国公司租购新片,保证观众可以经常看到新电影。同时,他打出类似“薄利多销”“面向工薪阶层”等种种招牌,做足噱头,并在各大报纸上大做广告、广泛宣传。渐渐的,客人开始多起来,生意也有了好转。

  在上海滩的茶楼和戏园,雷玛斯辗转奔波4年有余,终于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精明而务实的雷玛斯,头脑里又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中国第一家电影院

  早期的电影放映,一直是流动放映,放映地点多为茶楼、游乐园等娱乐场所。20世纪初,国外开始出现固定放映地点的影院。但这一经营模式不仅需要买地建房投入资本,更需要经营者有足够的魄力。在上海,雷玛斯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08年,雷玛斯投资买下位于今天乍浦路112号处(近海宁路)的一个溜冰场。他用铁皮将原先露天的溜冰场包围起来,变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排了250个座位,取名“虹口活动影戏园”。当年12月22日,虹口活动影戏园正式开业,首映西洋片《龙巢》。正值寒冬腊月,封闭式的铁皮房却风雪不侵,比原先流动或露天放映电影可舒服多了,加上票价低廉,普通市民也买得起,立即吸引了大批观众。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上海市民习惯于把虹口活动影戏园称为“铁房子”。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电影放映市场竞争,1918年,雷玛斯再次投入巨资,将“铁房子”改建为钢筋砖木拱形结构建筑,座位增加到710只,又增辟观众休息室、办公室、会客室等,并添加了暖气设备,并于第二年定名为虹口大戏院,英文名HONGKEW CINEMA。

  

  虹口大戏院外观

西班牙国脚成功完成手术,将缺席比赛(西班牙前国脚)

  虹口大戏院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从此,中国的电影放映摆脱了对茶馆、游乐场等场所的依赖,进入了影院时代。

  可惜的是,1998年,因海宁路拓宽工程需要,虹口大戏院被拆除。2006年,虹口区人民政府在虹口大戏院遗址设立纪念性保护标志。

  为了让更多当代的观众领略中国第一座电影院的风采,《过河看影戏》策展团队将百年前的虹口大戏院“搬”进了海派文化中心的展厅,仿照原建筑风格再现了一个老上海的放映厅,专门放映20世纪初的无声电影,还把展览参观券设计成老电影票的式样,让观众“穿越”时光,更真实地体验百年前的观影生活。

  

  《过河看影戏》展览门票

  上海滩影业大亨

  虹口活动影戏园一炮打响,雷玛斯大受鼓舞,他开始筹划建更多更好的电影院,目的当然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西班牙国脚成功完成手术,将缺席比赛(西班牙前国脚)

  一年后,同样由雷玛斯创建的维多利亚影戏院(英文名VICTORIA THEATER),在海宁路24号(近四川北路)建成迎客,这也是中国的第二座电影院。与虹口大戏院不同的是,雷玛斯在维多利亚影戏院的经营上采取了差异化的策略:影院设立座位800个,设施完备,票价高昂,观众定位于外国侨民、有钱华人。这一次,雷玛斯再获成功。

  以两座电影院的成功经营为基础,雷玛斯的财富迅速增加,他也有了更多的资本来扩张自己的事业。此后,他陆续在上海的其他区域创办“夏令配克”“万国”“卡德”“恩派亚”等影院。其中,尤以夏令配克值得一提,正是这家影院,曾经大量放映优秀国产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夏令配克影戏院

雷玛斯在上海先后创办6家影院,还组建了“雷玛斯游艺公司”,一跃成为上海滩影业大亨,甚至可说是中国电影发展早期在上海经营影业最成功的外国商人。

1930年前后,雷玛斯将其在上海的产业全部抛售,携带多年经营累积的财富离开上海,回到西班牙。

至此,雷玛斯与中国电影的故事落下了帷幕。但他依靠精明的头脑和务实的经营,为上海留下了几座载入史册的电影院,也为中国电影放映业的发展开创了先河。毫无疑问,在中国电影史和海派文化的发展史上,应有雷玛斯的一席之地。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为一个“外国人”塑像的缘由。

信息来源: 海派文化中心&文化虹口

  广告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